2025年9月17日,全球人文与艺术创想联盟(GAHAI)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在马来西亚槟城举办为期一周的“小型研究社群制度共建实验周”,邀请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微型研究社群、跨语种思想团体与独立知识平台代表,围绕“去中心化治理、内容互评机制、学术资源共享网络”等议题开展深度对话与共建实验。
GAHAI指出,当前以“成果导向、评审封闭、语种偏向”为核心的主流学术发表体系,使得大量具有批判性、在地性与实验性的人文研究被边缘化,特别是在全球南方、本地语言圈与交叉领域中,众多独立研究团体面临平台缺位、资源不均与协作阻滞等现实困境。“制度不透明、准入门槛高、治理不参与”,是众多参与者在前期调研中提及最多的问题。GAHAI由此发起“制度共建实验周”,旨在搭建一个由实践者主导的学习与共创空间,试图突破传统制度逻辑,重构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知识生态网络。
本次实验周设立“制度开放工作坊”“自组织治理模拟”“区域互助计划对接会”三大板块,强调“以方法替代模板、以经验引导规范”。例如,尼泊尔的“文本工坊联盟”采用循环共读制度,每份研究成果需经三个平行小组讨论,并附带“回应式共同署名”说明,避免作者权力过度集中。
在“自组织治理模拟”环节中,参会社群围绕如何建立协作议程、设置集体评估标准与制定内部调解机制展开现场共演。例如,来自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青年研究团体提出建立“双语同行评议小组”,实现母语与汉语研究成果的互认互译。
“区域互助计划对接会”则推动跨语境协作网络的具体建构。多组研究社群现场发起“互评协议草案”,愿意交换彼此尚未发表的研究草稿,开展“横向评阅实验”;另有六组组织签订合作备忘,计划于2026年前共同开发“去中心化出版中介网络”,降低在主流期刊体系之外进行内容发布的制度成本。GAHAI承诺将为这些社群提供出版路径陪伴、翻译资源匹配与线上展示空间支持,推动其构建独立但可对接的内容网络。
活动闭幕日,GAHAI秘书处发布“行动札记提要”,汇总了参与组织在制度构想、协作协议、组织经验与实际难点方面的要点条目,供联盟内部研究组进一步分析与转化,并表示将在未来一年内设立“研究自治实践对话月”,推动这些内容在更广泛区域内被测试、适配与深化。
GAHAI强调,小型研究社群不仅是知识边缘的被动参与者,更是制度革新的活跃实验体。他们以低资源状态激发出极高的制度创造性,构成全球知识生态中不可替代的文化韧性力量。未来,联盟将继续深耕“共益型学术平台”建设,推动从“发表的权利”走向“制度的共建”,让每一个语境中的知识努力都能获得真正的制度承认与公共回响。
编辑:秘书处

115
2025-09-18
GAHAIoffice@gahaideas.com